躬身耕耘“奋斗热土”——记兴隆场站运转车间主任万江平

发布时间:2024-07-28 【字体:


图为万江平为参观人员介绍驼峰文化。任巧珍 摄
  山城盛夏,歌乐山下,西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兴隆场编组站热气腾腾。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兴隆场站运转车间主任万江平在车间10个作业点之间来回穿梭——开展安全检查、兑现编组计划、攻关技术课题……
  工作30年来,在编组场上,万江平总是风尘仆仆且步伐坚定。从制动员到运转车间负责人,他用敢担当、善担当的“铁肩膀”勇担破解车辆运转难题重任,护航中欧班列安全开行,在改革浪潮中耕耘一片“奋斗热土”。
  解难题,运转老将显身手
  1994年,退役后的万江平把恪守纪律、雷厉风行的作风从军营带到了工作中。在兴隆场站前身重庆西站,作为一名制动员,他跟车辆打交道,成了编组场里“停不下来”的人,忙碌时一天要走20多公里,上下车100余次,弯腰1000次以上。
  在掌握调车技能的基础上,万江平还抽出时间学习调车计划编制、到发线运用、车辆构造和工务线路等相关业务,练就了一身保安全的过硬本领,成了小有名气的调车能手。
  2013年秋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,重庆对内对外开放迎来了重大机遇。重庆铁路枢纽建设如火如荼、环环相扣,重庆西站搬迁至兴隆场站,兴隆场编组站开通运营。
  这一年11月,身为运转车间副主任的万江平带队组成“先遣部队”进驻兴隆场编组站。距开通不足9个月,面对初期后勤保障难、设备设施不稳定等问题,万江平披挂上阵,跨出了“破冰探路”的关键第一步。
  万江平主动挑起担子,进行新站开通前极为关键的驼峰溜放实验,不停地奔波在各种受测设备之间,一趟趟完成实验动作。
  当时,驼峰及峰尾调车室还未修建完工,车站内部多数道路尚未修好,多处水电未通。踩着满地的稀泥,伴着呼啸的冷风,万江平口渴了就喝点凉水,冷得不行了就搓搓手跺跺脚。经常是一天忙完,回到宿舍的他累得倒头就睡。大冬天里洗的是冷水澡、吃的是方便面,万江平和同事们一干就是15个日夜,最终确保了兴隆场编组站安全开通。
  在车站有这样一句话:哪里需要破解运转难题,哪里就有万江平的身影。
  2022年底,受寒潮天气影响,西南地区气温骤降,电煤运输需求激增,缓解电煤入渝压力的难题摆在万江平面前。
  打通堵点要找准源头。根据重庆火电企业分布,万江平携手货运工作人员一家一家走访企业,对企业用电需求进行摸底,共同解决难点堵点问题。为了扩大“视角”,他主动联系广元车务段对兰渝铁路交界口车流开展实时盯控,及时掌握车流情况,下好“先手棋”。
  万江平说:“像电煤这种民生保供物资的运输,疏解车流、提高效率尤为重要。”
  驼峰推峰解体作业是最影响效率且安全风险最大的调车作业,需要提钩、分离、再提钩、分离……作为经验丰富的“老运转”,万江平能够精准确认提钩时机。为确保列车能够及时“上峰”,万江平在峰顶平台来回移动着,仔细检查车辆走行部,不时通过信号控制推峰节奏,对电煤车辆逐车盯控、逐列追踪,使有调电煤列车在站中转时间压缩2小时。
  近年来,冬季大量电煤专列上线,万江平把工作重心放在压缩电煤列车在站内集结中转时间上,实现无调车作业电煤专列在站中转时间压缩至1小时,提高了电煤运输组织效率,为保障民生物资供应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  十年磨一剑。在运转一线的千锤百炼,让万江平“吃透”设备状态。他敢打“拦路虎”,能拔“铁钉子”,成为领导眼中的“放心人”,职工眼里的“贴心人”。
  促改革,狠抓质效绘新景
  “主动迎接风吹雨打,勇立潮头劈波斩浪。”兴隆场站领导班子这样评价万江平。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西南铁路迎来高速发展时期。万江平勇立潮头,在探索适应西南山区铁路特点专业化管理路径上当好“排头兵”。
  2012年,万江平担任运转车间分管安全的副主任。为了抓好安全隐患排查,他常常扎根现场,对线路、停留车辆情况细致检查,拿着作业计划表找准每批作业的重点。他紧盯作业不放松,加强观察、及时提醒,有效避免了作业风险乃至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  扎根基层就要干出样子。几年来,万江平带领业务骨干将调车人员把控计划、执行作业的过程剖析分解,明晰关键风险项点,总结提炼出一套驼峰调车工作法,并编制了运转职工“十要”行为规范和“调车作业安全顺口溜”,优化工作理念、完善作业体系,将车间安全局面推上新台阶。要把准改革脉搏,既需敏锐的认知力,又考验勇气和担当。随着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深入推进,身处货运物流改革前沿的万江平带领车间探索更高效、更安全的发展道路。
  为引导职工努力适应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新形势、新要求,万江平深入班组开展货运物流改革宣讲,不仅让货运职工明白怎么干、运转职工清楚干什么,更讲透了大家应当怎样立足本职为物流改革作贡献,帮助职工树立大局意识。
  他瞄准提升效率的“内因”,主持制定了“调动辆工资制”,将工作量、工作质量、安全成绩与收入分配挂钩,运用经济杠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。车间工作氛围转变为“争先恐后提效率保安全”。“大家多劳多得,干得痛快。”这是职工们向万江平吐露的最朴素、最真实的感受。
  同时,车间推行驼峰解体“53141”半分格精品作业法,将驼峰推峰解体一次作业分成5个环节,每环节的量化用时为5、3、1、4、1分钟,并把操作流程和时分标准精准固化至“每半分格”,破解了机车从“一挂三停”到“一挂一停”的难题,一辆车解体时间平均压缩了6分钟,为加快铁路物流转型发展、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。
  万江平坚信“懂业务才能保安全。”他坚持定期抽问班组职工岗位应知应会业务知识,发动职工操练手信号操、铺画兴隆场站场示意图、动态静态观距观速,培养全能型人才,向打造“一流车间”目标迈进。
  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连续实现12个安全生产年——这一成绩来自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编组站的运转车间。这背后,离不开万江平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于挑战的气魄。
  高标准,护航班列出国门
  占地5200余亩的兴隆场编组站,目前日均办理货车超过1.7万辆。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始发站之一,一趟趟重庆始发的中欧班列在这里完成编组,驶向欧洲。
  万江平一刻不敢松懈。他说:“我们是站在‘一带一路’建设前沿的人,要不折不扣执行标准,才能让‘中国铁路’这张名片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。”
  不同货物对应哪类空车、哪些车接近检修周期不能上线、哪类车需要优先解体、如何挑选出匹配中欧班列的优质空车……所有问题需要万江平的大脑快速响应。检车、送车,与调度车间紧密配合,也时刻考验着万江平的处理能力。
  2020年初,上千吨国际邮包急需转运至全球。4月12日,万江平接到上级通知,急需在当天下午将3列会集于此的列车编组成一趟发往欧洲的国际邮包专列。
  时间紧、任务重、风险挑战多。万江平立即安排到达车辆的排风、解体、集结,对车流编组进行重点布置。13时,第三列车还未进站。得益于万江平打好“提前量”,对已集结好的38辆邮包物资车及时组织连挂作业,当第三列车到达时,一切准备就绪,解体作业高效而平稳。15时许,班列进入出发场10道驶向欧洲。
  这是首次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国际邮包专列,中欧班列为国际运邮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。关键时刻,万江平和团队不负使命,书写着“中国铁路”的担当。
  多年来,为确保中欧班列畅通无阻,万江平和团队运用“畅通中欧班列精细组织”创新品牌,优先为班列提供所需空车,实现快看、快卸、快入、快装、快检、快发的全流程优化。
  寒来暑往,万江平的白发已悄悄爬上双鬓。在万江平带领下,全站职工人数最多的运转车间已形成了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,曾创下3天打破2次办理车纪录的佳绩。
  去年6月30日,兴隆场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完工,增加了9条编组作业线,总办理能力提升10%左右。
  施工期间,需要新增大量调车信号机、联锁系统等设施。在保障既有线正常运营的同时确保施工安全,成了万江平的首要任务。万江平几乎住在了施工现场。根据经验,他提出将扩能改造区域细分为3个作业单元,实行逐一施工,将集中施工单元“天窗”时间从2小时增至6小时,使工期缩短了一个月,为运输生产争取到宝贵时间。
  10年来,经兴隆场编组站开行的中欧班列、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国际铁路班列超过1.5万列。
  乘着“一带一路”的东风,兴隆场编组站整体能力仍在不断提升。万江平也始终坚守在运输一线,在提质增效上再发力,在安全稳定上再提升,在严管厚爱上再用心,以一腔热血耕耘西南铁路发展热土。 
  采访手记
  “实打实”换来“心贴心”
  多岗位锻炼的经历,让万江平成长为一名敢于较真、敢于碰硬的管理干部。他深知调车职工的不容易,用真心为车间职工解最盼最急最忧之事。
  在车间,万江平是职工们的“引路人”。近十年来,每年的除夕夜万江平都是在车间度过。他煮好汤圆、带上对联,送给当班的每一名职工。以身作则、坚守实干,他用“实打实”的真心换来了“心贴心”的信任和回馈——“这是最有人情味的车间”“放心,人前人后我们都一样能干好”。
  对于万江平来说,安全生产是铁路永恒的主题,运输提效是铁路长久的追求,而团结带领职工为铁路发展再立新功、再创佳绩,是奋斗的目标。
  万江平
  中共党员,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兴隆场站运转车间主任,曾获全国铁路劳动模范、火车头奖章等荣誉。
附件:
回到顶部